• 学院首页
  •   >   教学工作
  •   >   正文
  • 教学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4-12-30    浏览次数:

    一、专业设置简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筹建于2003年,自2004年开始本科四年制招生,自2012年开始中外合作办学3+1本科四年制招生。2008年经江苏省批准,具有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机械动力类)教育联盟成员。同年获批学校的重点专业。

     

    二、培养目标及就业领域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基本能力,适应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的中外及合资企业、公司、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设备及系统运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

     

    三、培养规格与特色

    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扎实,重视能力,强化实践,适应团队,遵规守法,外语优良,强化人才知识结构的拓展、深化和个性发展。

    1、知识结构要求

    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具备基本的哲学及方法论、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等必要的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英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应用能力。具备在跨文化环境下,顺利阅读工程技术类的英文文献,进行机械工程技术方面的表达、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基础性工程科学技术的知识。掌握高等数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测试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方法和规范,具备较强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知识。掌握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能够合理选用零件材料。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熟悉典型零部件制造工艺的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装备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设计能力。了解特种加工、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特点。了解现代通用机械的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机械系统传动与控制的知识。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等传动与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常用技术,具备分析、设计、改进控制方法的基本能力。具备常用传动与控制设备、零部件、元件的选用,以及调试和维护的基本能力。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与PLC控制等自动化技术,具备机电液气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分析、基本设计、绘图、计算、调试与维护的初步能力。了解机械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趋势。

    机械产品和系统检测的知识。掌握检测技术及机械精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机械产品性能和零部件几何精度的检测能力。掌握机械和机电系统的信号采集、描述、分析、控制的基本知识与技术,熟悉常用传感检测元件的原理和选型方法。了解数字化检测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的知识。掌握计算机原理和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知识。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能进行一般应用程序的开发。熟悉CADCAM等机械零部件与产品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掌握至少一种工具软件,具备其运用的初步能力。掌握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原理、构成、作用,具备数控编程、调试和维护的初步技能。

    2、能力结构要求

    机械设计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机械产品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设计的计算、零件结构设计的强度和刚度的计算的基本能力。

    机械制造的能力。具备制造工艺规程和工装夹具的初步设计能力。对机械设备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工艺异常、运转状态异常、常规故障等一般问题,具备分析、判断和提出处理意见或解决方案的基本能力。具备对机械设备和制造系统的操作、工艺改善和性能提升,提出技术改造的建议或方案的初步能力。

    机电控制的能力。掌握机械自动化控制先进理论与技术,能根据机械产品的运动、执行动作和性能要求,提出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具备设计电气和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以及在原理、方法、手段上的初步创新能力。

    参与工程项目的能力。具备参与制定机械产品和制造系统的开发策划和确定实施方案,并具体实施机械产品和制造系统的开发计划的能力。在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策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具备对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外观、适应性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

    技术改造与创新的能力。熟悉市场、用户需求的调研方法,能够发现其市场需求、质量标准、市场价格的变化,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具备编制通用机械产品形成过程方案的策划和改进的初步能力。具备提出修改机械产品设计任务书、项目实施计划等方面建议的能力。具备提出调整预算、降低成本、节省开支方面建议的能力。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了解机械集成的理念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机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加工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具备使用技术语言与企业现场人员进行有效表达与沟通,并能从中汲取企业文化内涵的能力。具有编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机械工程项目文件,并可进行说明与阐释的能力。

    环境适应的能力。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能够很快地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环境中。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

    3、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的素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行为规范,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标准及工程作业程序,具备参与贯彻实施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公共安全、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公共卫生、社会秩序等方面体现对社会、环境的责任。

    职业道德的素质。具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的较强意识,遵守所属岗位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具有较强的岗位责任意识,在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纪律、职业健康安全、维护企业形象、关注企业发展等方面体现对职业、企业的责任。

    职业健康安全的素质。具有较强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能在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中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养成保证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工作习惯,具有应用人机工程和安全工程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项目实施和工程管理中参与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具备选用环保材料、环保技术、节能技术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具备一定的危机应对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初步能力。

    团队协作的素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参与团队管理、协调团队工作,确保工作进度,以及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具备在项目开发和实施团队中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并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终身学习的素质。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科技文献和技术信息的能力,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具有跟踪机械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了解和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知识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的能力。具有不断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具备不断反省、学习、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意识和能力。以保持和增强自我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身心健康的素质。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心理健康。了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体育锻炼基本方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培养特色

    科研促进教学,注重学生科研基本能力的培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项目和成果,促进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科研的调研资料和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重视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已取得的项目、论文、专利等较多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并强化学生科研基本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鼓励和指导学生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师生合作申请专利等。

    优化教育培养过程,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努力营造国际的工程环境和应用环境,强化英语的阅读、表达、沟通和交流等应用能力的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外教授课等,将掌握和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改革优化,多年已经形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全体学生统一要求与少数学生参加科研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的以理论课、实验课、大学生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知识体系。加强水中机器人(机器鱼)、仿人机器人、慧鱼等课外团队的培训与训练指导,在学科竞赛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全国、江苏省等各级多项的学科竞赛。

     

    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1、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2、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工程热力学、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

     

    五、课程体系设置与修读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综合培养等模块组成。

    1、一二三年级在我校修读规定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总学分为146。其中:课程133学分,2192学时;实践环节13学分,13周。

    通识课程模块,学分为26,占总学分17.8%。其中:必修课程20学分,352学时;限选课程2学分,64学时;实践环节限选4学分,4周。

    专业课程模块,学分为111,占总学分76.0%。其中:核心必修课程42学分,672学时;一般必修课程37学分,592学时;英语必修课程32学分,512学时。

    综合实践模块,学分为6,占总学分4.1%

    素质培养模块,学分为3,占总学分2.1%

    2、四年级出国学生,在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继续修读规定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南威尔士大学总学分为110

    专业课程模块,南威尔士学分为90,占总学分81.8%

    综合实践模块,南威尔士学分为20,占总学分18.2%

    3、四年级未出国学生,留在我校继续修读规定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总学分为42。其中:课程19学分,304学时;实践环节23学分,23周。

    专业课程模块,学分为19,占总学分45.3%。其中:核心必修课程6.5学分,104学时;一般必修课程9.5学分,152学时;任选课程3学分,48学时。

    综合实践模块,学分为20,占总学分47.6%

    素质培养模块,学分为3,占总学分7.1%

     

    六、授予学位与学习年限

    1、学制四年。学习年限三年至八年。

    2、四年级出国的学生:一二三年级在我校,修完规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以及素质拓展规定学分,取得总学分146及以上;并且四年级在英国南威尔士大学修读期间,修完规定的课程,完成毕业设计训练,取得南威尔士大学总学分110及以上。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苏州科技学院工学学士学位和南威尔士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3、四年级未出国的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训练,以及素质拓展规定学分,取得总学分188及以上,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七、有关说明

    1、本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是指导性计划,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2、本方案是规定课内学时的基本要求。学生应投入大量精力和课外时间,完成预习和复习、作业和课程论文、实验准备和报告书撰写、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科研基本训练、学科竞赛等的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

     

     

    COPYRIGHT@2013 苏州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学府路99号  邮编:215009
    联系电话: 0512-69379190    传真: 0512-69379176  邮箱:wsc@usts.edu.cn